設計必須符合當地生活與民情,同一種物質,卻因設計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結果…
「一開始,鐵塊的形狀從方的變成圓,甚至被精心雕刻成蓮花的形狀,無奈都未能成功擄獲當地婦女的芳心。最後查爾斯索性將鐵塊包成魚兒的形狀,因為魚對柬埔寨人而言是「幸運」的象徵。」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統計,全球約有20億人有缺乏鐵質、缺鐵性貧血的狀況,是目前全世界最嚴重的健康問題之一。在生活物資缺乏的柬埔寨,將近70%民眾每天的生活費不到1美元(約台幣30元)的拮据生活;想要攝取紅肉等富含鐵質的補血食物,簡直遙不可及。
柬埔寨44%民眾罹患貧血症,其中更包括了三分之二的兒童。貧血不僅已經嚴重影響柬埔寨婦女與學童的健康,甚至連帶造成工作效率低落和學習表現一蹶不振。當地缺鐵貧血的孩子不但看起來瘦小、虛弱,智力發展也相當遲緩。
自由報導,一名加拿大生醫科學相關系所畢業生查爾斯(Christopher Charles)6年前赴柬埔寨幫助NGO團體RDI(Resource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)推廣補鐵計畫,發明了「幸運小鐵魚」(Lucky Iron Fish),順利改善了當地民眾缺鐵的情況。
BBC報導,查爾斯6年前到柬埔寨研究發現,缺鐵貧血是當地相當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,那裡的孩子精神不活潑,看起來瘦小又虛弱,智力發展亦相當緩慢;而女性則深受疲勞和頭疼所苦,甚至有的嚴重到無法工作,有的孕婦還會有出血性的問題。查爾斯當時認為,最好的辦法是給予藥片補充鐵質,但並非所有人皆能負擔起藥片的錢,無法實惠又廣泛的讓大家都食用,部分的人也不喜歡藥物所隱含的副作用。
之後,查爾斯選擇教當地人民在烹煮食物當中加入鐵或使用鐵製器皿,藉以增加食物中的鐵質,想不到民眾卻非常抗拒,認為鐵塊黑漆漆,看了反而倒胃口,而且鐵鍋的價格對部分人民而言也是不小的負擔,導致補鐵計畫根本窒礙難行。
reBuzz報導,克里斯的補鐵推廣團隊開始以行銷的角度思考,如何將鐵塊包裝成家庭主婦樂於加在鍋中使用的產品。一開始,鐵塊的形狀從方的變成圓,甚至被精心雕刻成蓮花的形狀,無奈都未能成功擄獲當地婦女的芳心。
最後查爾斯索性將鐵塊包成魚兒的形狀,因為魚對柬埔寨人而言是「幸運」的象徵。「幸運小鐵魚」團隊將鐵塊設計成8到10公分長的魚形外觀,這個尺寸不僅適合放到鍋中烹調,每條魚的價格也只需要1.5美金(約45元台幣),就能提供75%每日鐵的營養需求。
現在貧血缺鐵的問題已經不會這麼嚴重了,民眾也很喜歡「幸運小鐵魚」,團隊推廣鐵魚的成功使用率高達92%,有效地降低柬埔寨民眾的貧血症狀;查爾斯也為此獲得了碩士學位,決定從這個計畫中深耕完成博士論文。